2025-09-27
本站讯 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给广东省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在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对台风“桦加沙”的紧张时刻,一面青春旗帜始终在风雨中猎猎飞扬。这面旗帜来自一个满怀理想、砥砺奋进的集体——计算机学院团委学生会与“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险情即命令,他们闻令而动,主动挺立前沿,将共青团员的光荣使命、青马学员的实践担当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熔铸成守护校园安宁的青春力量。学院团委就业创业与校友工作管理中心委员梁家聪同学表现尤为突出,而他的身后,是一支同样用行动书写奉献的团队。
从“青马课堂”到“防汛一线”,是团学骨干的“先锋”本色
搬运沙袋、加固门窗、排查隐患……风雨来袭之际,他们的担当如利刃出鞘。计算机学院团学骨干历经“青马工程”培训班的思想淬火与组织磨砺,锻造出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硬核脊梁。无论是文体活动、学术竞赛,还是防疫防汛第一线,他们始终冲锋在前。此次防风防汛行动中,他们能迅疾凝聚战斗力,正是源于日常思想锤炼与组织锻造的深厚根基。
他们是团学工作的“核心引擎”
团学骨干成员,本身就是团委各部门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活动前搬桌子、熬夜做策划,比赛时扛设备、维持秩序,同学请假、调课、查成绩,第一时间帮他们跑腿找老师,把“高大上”的口号拆成一张张值班表、一条条通知,让校园齿轮精准咬合。薪火相传的“传帮带”机制,使这支队伍永葆蓬勃朝气。对团学工作的赤诚,不仅体现于高效完成任务,更升华为“同学所向,服务所至”的行动自觉。
他们是校园温情的“守护星光”
华为苑学生社区中总有团学骨干顶风冒雨、奔波忙碌的身影。只要有攻坚行动,他们就第一时间响应,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以无畏的担当成为同学们最信赖的“定心丸”。展现了团委同学临危不乱、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这份“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在关键时刻闪耀出最温暖的光芒。
他们是赛场征途的“荣誉勋章”
这群团学骨干,也将防汛一线的责任心倾注于专业学习与综合实践,在全面成长的路上步履不停。从“挑战杯”等高水平科技学术竞赛的答辩现场,到文体赛事的领奖台前端;从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评选榜单,到社区文化活动的表彰名单——每一处见证成长与荣光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名字格外醒目。而正是这些荣誉沉淀下的硬实力与真底气,让他们在此次防汛实战中,同样能以标杆之姿扛起引领旗帜,将赛场的拼搏劲儿化作守护校园的行动力。
梁家聪在2024-2025年度获得“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优秀骨干称号”
李俊杰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省赛中荣获金奖
温梓浩团队在“2025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铜奖
梁家聪:以服务为笔,绘就“青春缩影”
在这支热血担当的队伍里,梁家聪是最鲜活的“青春缩影”—— 他从不用口号定义服务,而是用每一次“主动上前”的行动,把责任刻进日常与危急时刻。
台风预警刚发布,他就提前预判风险,自发扎进学院活动室:给各窗口逐一分发防风胶带,蹲在墙角仔细封堵漏水缝隙,连窗框边缘不起眼的小漏洞都反复检查;到了防汛一线,他更是冲在最前:扛起沙袋时腰杆绷得笔直,雨水顺着额发往下淌也不停歇,排查隐患时逐间教室敲门确认,生怕漏过一处安全死角,脏污的雨衣、沾泥的手套,都是他“守责”的印记。
这份担当,在平日里同样动人。军训期间,他揣着“红十字” 救护员证,即便不在值班表上,也总主动守在训练场旁,同学中暑、擦伤,他第一时间上前处置;活动室的门把手松了、台灯不亮了,他看到后从不多问,要么自己带着螺丝刀来修,要么悄悄自掏腰包买新配件换上,修完从不留名,只说“方便大家用就好”。
他的每一步行动,都为“青马学员”“团委骨干”的称号注入了最生动的注脚——不是光鲜的头衔,而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的实在。更难得的是,这份“主动服务”的劲头通过“传帮带”悄悄传递:此次抗击台风,江海、李俊杰、方丽敏、温梓浩等一众团委成员,都循着他的身影冲在一线,搬物资、查隐患、护同学,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初心,变成了守护生命安全的坚定行动。
他们,更是一道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不垮堤坝”
此次防风防汛工作是对计算机学院共青团工作育人成效的一次实战检验。团委学生骨干用青春的臂膀证明,他们是一支“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的先锋队伍。他们将青马之“锋”、团员之责、骨干之能紧密融合,不仅在疾风骤雨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青春堤坝”,更在同学们心中播撒了服务与担当的种子。他们的故事生动地表明,无论在平日活动的台前幕后,还是在急难险重的考验面前,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和服务意识都一样熠熠生辉。
撰稿:李琳 欧馨燃
摄影:院团委传媒部 融媒体中心
初审:陶玲
复审:吴国庆
终审: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