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在新西伯利亚的金秋——记我校应用俄语专业同学
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的留学生活

发布者:周小云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17

初抵新西伯利亚,正值金秋。阳光和煦,空气清冽,昼夜温差虽大,却未觉寒意。街道两旁的白桦树叶由绿渐黄,步履踏过,沙沙作响。周围的一切,既新鲜又陌生。彼时的我,尚在努力适应新的语言与环境,内心却充满对未知生活的憧憬。

起初,因邮箱系统故障,我与几位同学错过了学校统一办理手续的时间。为不耽误进度,我们决定利用休息日自行前往市区补办。前半程颇为顺利,不料途中导航突然失灵。我们尝试向一位刚采购归来的当地居民问路,她提着购物袋,爽朗一笑:“跟我走吧,就当散步。”随后,她一路将我们送至银行门口才转身离开。那一刻,这座陌生的城市显得格外亲切。

学业很快步入正轨。俄罗斯文学、历史、口语实践等课程内容充实,与国内不同,每节课长达九十分钟。初始略感漫长,但随着深入参与,竟觉时光飞逝。

新西伯利亚的金秋转瞬即逝,初雪悄然而至。原以为体育课将限于室内,却意外迎来滑雪课程。松软的积雪、清冽的空气,加上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滑雪课成为每周最令人期待的时刻。

一个月过去,同学们逐渐融入当地生活。坦白说,俄式餐食尚未完全适应,更怀念热腾腾的中餐。由于本地饮食偏冷,我们决定在宿舍自炊。国内时总以为烹饪不难,真正动手才知挑战重重:调料有限、食材不同、厨具不熟。为此,我们查阅经验、不断尝试,不到一个月便掌握了采购调料的渠道、灶具使用技巧及实用食材选择。我甚至在宿舍种植了生菜与蒜苗。如今,同学们各自拥有了拿手菜。

前往市场采购时,我逐渐能与摊主进行简单交流。一位摊主表示向往中国旅行,但不谙中文。我们约定,每次购物便教他一句中文。语言,从课本知识转化为真诚的人际纽带。

每当一天顺利结束,总会想起远在祖国学校老师们。正是她们为我们打下的语言基础,使我们更快适应这里的学习节奏。同时,由衷感谢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的教师与志愿者同学,他们耐心引导、放慢语速,让我们在异国他乡倍感温暖。也感谢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以善意与热情驱散寒冷中的孤寂。

新西伯利亚的冬季或许漫长而严寒,但也正因如此,每一份温暖都弥足珍贵。这段经历不仅教会我独立,更让我学会在全新的世界中,寻得属于自己的温度。 

撰稿:阳晶晶

摄影:阳晶晶

初审:赵思敏 苏晓琛

复审:汪先锋

终审:许雷